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,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正经历颠覆性变革。一种名为UAlink(Ultra Accelerator Link)的新型互联技术近日引发行业热议,其凭借低延迟、高带宽和开放生态的特性,被视为打破传统InfiniBand垄断的关键力量。与此同时,LR-LINK联瑞推出的400G以太网卡加速了以太网性能的跃升。二者的协同演进,或将重塑未来高性能计算网络的竞争格局,推动以太网成为AI时代的主流传输方案。
UAlink技术的核心在于“开放”与“高效”。此前,英伟达的NVLink和InfiniBand长期主导AI训练集群的内部连接,但其封闭生态和高昂成本限制了市场选择。UAlink联盟由Meta、微软、谷歌三大云计算巨头牵头,联合AMD、英特尔、思科、博通、安迈(Ampere)等十余家半导体与设备厂商共同推动,旨在构建开源的高性能互联标准,支持跨厂商硬件兼容。这一联盟的多元化构成,从芯片设计、网络设备到云服务商的全产业链覆盖,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超低延迟:通过优化协议栈,将端到端延迟降至纳秒级,满足AI模型参数实时同步需求;
弹性扩展:支持万级GPU集群的无缝互联,避免传统方案中的带宽瓶颈;
成本优势:开放标准减少专利授权费用,整体部署成本较InfiniBand降低30%以上;
生态协同:成员企业分工明确——Meta、谷歌等提供超大规模集群实战经验,AMD、英特尔主导硬件接口设计,博通、思科优化网络设备兼容性,形成技术闭环。
这一技术的推进,直接挑战了英伟达的护城河,并为以太网的“反攻”埋下伏笔。
以太网若要取代InfiniBand,必须突破速率与延迟的双重限制。LR-LINK联瑞近期发布的400G PCIe 5.0网卡采用博通同系列芯片方案,从旗舰性能与高性价比维度为以太网进化提供硬件支撑。
400Gbps吞吐量:基于博通高性能7nm工艺芯片和PAM4调制技术,单端口带宽较上一代翻倍;
智能卸载引擎:将数据包处理、加密等任务从CPU转移至网卡,降低主机负载;
RoCEv2增强支持:通过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(RoCE)协议,实现近似InfiniBand的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性能,延迟低于5微秒。
UAlink与高速以太网的结合,正在改写行业规则。其竞争力体现在:
灵活性:以太网天然兼容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,无需重构网络拓扑;
规模经济:以太网产业链成熟,400G交换机、光模块等组件已规模化量产;
开源生态:UAlink社区持续吸纳开发者,加速协议迭代与工具链完善。
然而,挑战仍存。InfiniBand在超大规模集群中的实际性能仍具优势,且英伟达通过DPU(数据处理器)进一步强化了其解决方案。此外,UAlink联盟需加快标准化进程,协调成员利益,避免因技术路线分歧导致碎片化风险。
行业分析师预测,到2026年,AI数据中心中以太网占比将从目前的35%提升至60%以上。UAlink联盟的开放策略与博通、联瑞等厂商的硬件创新,正推动以太网从“通用传输”向“高性能计算专用网络”进化。随着3.2T光模块、Co-Packaged Optics等下一代技术的成熟,以太网有望在带宽和能效上全面超越传统方案。